# 简历中不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(15+件事) ## 简历中不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(15+件事) 又到求职季,很多人都在“简历应该写什么”上做加法,但往往忽略了,一份能打动HR的简历,更需要懂得做“减法”。错误的、冗余的信息不仅会稀释你的核心优势,甚至可能直接让你被刷掉。 结合中国职场特点,我们为你整理了这份超过15项的“简历清理清单”。请立刻对照,看看你的简历是否踩了这些雷。 ### 第一部分:高风险与绝对雷区(务必删除!) 以下内容是简历中的“硬伤”,无论你申请什么类型的公司,都应该避免。 1. 虚假信息: 这是简历的头号死罪。谎报学历、夸大实习时间、伪造项目成果,一旦背景调查被查出,不仅失去机会,更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留下诚信污点。 2. 薪资要求: 在简历中主动暴露薪资期望,等于在谈判桌上提前亮出底牌,会让你在后续环节非常被动。薪资是需要根据面试表现和岗位价值来谈的。 3. 离职原因: 简历是用来“营销”你的价值的,不是用来“解释”你的过去的。任何负面的、复杂的离职原因都不应该出现在简历上。 4. 详细家庭住址: 写到城市和区即可(如:上海市浦东新区),精确到门牌号会泄露过多个人隐私,没有必要。 5. 不专业的联系方式: 比如用 dudu_love@... 这类玩乐性质的邮箱,或一长串无规律数字的QQ邮箱,都会显得非常不职业。建议注册一个姓名全拼或简拼的邮箱。 6. 与岗位无关的“大杂烩”技能: 精通Windows XP操作、会用美图秀秀、打字速度快...这些过时或基础的技能,写上去反而显得你没有更高级的技能可写。 ### 第二部分:低效与不专业信息(建议删除或优化) 这些内容虽然不是“死罪”,但会拉低你简历的专业度和含金量。 7. “个人简历”这四个大字: 多此一举。直接把你的名字作为标题,加粗放大,HR一眼就能看到。 8. 空洞的“自我评价”: “本人性格开朗,积极向上,有团队精神...” 这类话术在HR眼中已经麻木了。 * 【优化策略】: 将其升级为2-3条的“核心优势/专业摘要”。如果你不擅长提炼,可以借助像 “鹅来面” 这样的AI简历工具,它能根据你的经历,智能生成包含关键词和量化成果的优势总结,让你的开场白直击要害。 9. 生活化的社交账号: 除非你的微博、B站、小红书账号是作为专业作品展示(如:你是一个拥有数万粉丝的美妆/科技博主),否则不要放。HR点进去看到的是吃喝玩乐,会损害你的职业形象。 10. 初高中及更早的经历: 除非你有过国家级竞赛获奖等极其亮眼的经历,否则教育背景从大学写起即可。 11. 工作职责的简单罗列: 不要只写你“负责什么”,HR想看的是你“做成了什么”。 * 【优化策略】: 将职责转化为可量化的成果。这也是 “鹅来面” 的强项,它能通过引导式提问,帮你把“负责社群运营”优化成“独立运营5个500人社群,通过精细化SOP使群活跃度提升20%,月转化率达5%”,让你的价值一目了然。 ### 第三部分:视情况而定的“争议”信息(需区别对待!) 以下几项在中国职场极具争议,写与不写,取决于你申请的企业性质。 12. 照片: * 不建议放: 投递互联网大厂、外企、咨询、金融等行业时。这些企业更强调专业能力,不放照片是国际通行的专业做法,也能规避相貌偏见。 * 可以放: 投递国企、央企、事业单位、传统制造业或销售、客服、行政等岗位时。在这些环境中,一张得体、精神的职业照,有时能传递出“靠谱”、“稳重”的积极信号。 * 结论: 先研究目标公司的文化和岗位要求再做决定。 13. 年龄、性别、婚姻状况: * 官方建议: 从规避歧视风险和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,一律不写。正规公司不允许基于这些因素做筛选。 * 现实考量: 现实中确实存在“潜规则”,HR有时会通过毕业年份等信息推测年龄。有些人会策略性地写上“已婚已育”来暗示自己的稳定性。但这属于高风险的个人博弈,我们依然强烈建议:不主动提供。 14. 政治面貌: * 必须写: 申请公务员、事业单位、国企/央企,以及任何与“党建”相关的岗位时。如果你是“中共党员”,这会是巨大的加分项,请务必写在个人信息栏的醒目位置。 * 可以不写: 申请外企、大部分民营/私营企业(尤其是互联网行业)时。在这些企业文化中,政治面貌通常是无关信息,不写为好。 15. 所有大学课程列表: * 应届生可以写: 特别是实习经历较少时,列出3-5门与岗位最相关的高分专业核心课程,能证明你的知识储备。 * 职场人必须删: 对有工作经验的人来说,项目成果和工作业绩远比大学课程重要。请把宝贵的空间留给它们。 #### 总结 一份优秀的简历,不仅在于你写了什么,更在于你“没写什么”。它应该像一个精准的狙击手,而不是一门地毯式轰炸的火炮。 现在,就拿起这份清单,开始为你的简历“减负”吧。剔除杂音,让你的核心价值闪闪发光,这才是拿到心仪Offer的第一步。